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流行前线 >> 美食天下
文章来源:清韵书院  发布日期: 2001年5月23日
家乡的味道
木兰

    倭井潭硬糕

  不熟悉舟山的人一般只知道舟山是著名的鱼都和佛国胜地,大概从没听说过舟山有这么一种特产——倭井潭硬糕。我也是上初中后才看到它,一种貌不惊人却委实美味的糕点。那时二姐已上了卫校,有来自岱山的同学从家里带来这种硬糕,二姐舍不得吃周末回了家与我们分享。说它是硬糕,确实名不虚传,一口咬下去,差点把门牙崩掉,硬糕还是方方正正的丝毫不损。惊讶之余,学了二姐的样细细的咬了一口,还是不得法,只好拿了把小榔头用力一砸,总算掉了一小块,顾不得别人的笑话,急急放到嘴里,米粉特有的清香慢慢地从舌尖一点一点弥漫开来,顿时满口芬芳。从此我便爱上了这种独特的硬糕。

  上高中的时候,很多同学来自岱山岛,我的同桌便是,因是住校,又是女孩子们爱拉帮结派的年纪,所以同学间玩得特别的亲,每次节假日从家回来,她们都会带很多的小吃与我分享,我独独叫我的同桌带倭井潭硬糕来,晚自习的时候,一边看书,一边旁若无人的噶嘣噶嘣地吃硬糕,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班里的同学以为教室里来了两只小老鼠。哈哈,那段明亮快乐的时光! 

  高中毕业前,朋友们结伴去岱山玩,我们特地去了倭井潭硬糕的产地——岱山长涂镇探访。沿着曲径通幽的小巷,脚踏青石板铺就的老街,在一条不起眼的胡同里,阵阵飘香的炒味吸引了我们。低头走进一间低矮的小平屋,里面就是126年前问世的倭井潭硬糕的加工地。

  屋里堆放着高高的一叠蒸笼,大缸和长一米、宽两米多的木板,这是硬糕第一道工序的加工点。现场所见的是一副传统的家庭作坊加工模式。正在手工包装硬糕的是一对老年夫妻,老伯姓林名玉扬,今年已74岁。他自称自己是倭井潭硬糕的第三代传人。老伯悠悠地向我们介绍硬糕的历史背景,他们祖居浙江黄岩——著名的黄岩橘子的产地,爷爷那代迁移到了岱山长涂镇,一家人开始加工从黄岩带来的硬糕手艺。到林玉扬出生时,正式把硬糕定名为倭井潭硬糕,取店字号为“老万顺”。

  林老伯介绍说,硬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白糖,别看硬糕看上去简单,其实制成成品要经过炒、蒸、高温消毒等十多道工序,才能最后制成又硬又脆的硬糕,细嚼慢咽令人回味无穷。

  如今,高中毕业已近十年,当年的同学们也是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上海多的是各式各样的精致小吃,我也曾在东北吃过著名的朝鲜打糕,但与家乡的硬糕相比,总觉得是甜腻有余而清香不足,我还是怀念倭井潭硬糕那特有的纯朴的米粉香,还有那段与朋友一起吃硬糕的明亮灿烂的日子。

    搭酒酿

  今天是元宵节,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搭点酒酿为各位助兴,祝朋友们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在我的家乡,大年初一的早餐必是桂花酒酿年糕,清晨谢年后,做一锅桂花酒酿年糕,祭完祖宗一家人团团圆圆吃了年糕后,新的一年才算开始。所以每年的腊月廿七八妈妈必会买了酒曲来搭酒酿。

  将新收的糯米淘净煮熟,一定要煮得很干,放入竹篓用冷水淋凉,以双手插入糯米中不烫为宜,太热搭出的酒酿会发酸太凉糯米不发酵,将酒曲捣碎伴入糯米中拌匀(不是甜酒曲还须伴入少许面粉),放入一干净玻璃器皿并压紧,正中挖一小口以盛酒酿汁,上盖封严,用柔软的棉衣裹紧以保温,一天一夜后满室飘香即成。

  酒酿可以做很多点心,酒酿年糕啦,酒酿园子啦,还有酒酿鸡蛋,将酒酿加水烧开,鸡蛋打碎后均匀洒入,加糖加桂花,透明的玻璃杯里糯米晶莹圆润,鸡蛋丝飘逸多姿,酒香花香米香,寒冷的冬天喝上一杯,真是莫大的享受,我不胜酒力,却对这酒酿鸡蛋情有独衷,每年回家过年都会喝上几杯。还记得童年时,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喝了很多的酒酿汁,贪着酒酿的香甜不曾想酒劲渐渐上来,心里一慌更加的面红耳赤,蹒跚着脚步跑到院子里,青石板的院子与黑漆的大圆柱子慢慢旋转,冬日的雨滴斜斜的飘来,脚象踩在棉花堆里不听使唤,犹记得隔壁的大伯大声的叫着“这小姑娘喝醉了,喝醉了!”还有众人善意的笑声,呵呵,那可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醉酒呀!

  读书的时候,放寒假我经常的取道杭州经宁波回家,一则是看我在浙大读书的最好的朋友,一则是为杭州的糖桂花所吸引,每次与朋友游完西湖后都不会忘记买一大包的糖桂花回家,妈妈与我均喜食甜点,她说杭州的糖桂花就是与众不同,特别的香甜。而今,当年最好的朋友早已毕业,很多的原因使她杳无音讯,我也是很久未去杭城了,远在他乡的她可还记得那芬芳的桂花香?

   家乡的味道——水磨年糕

  每到过年,我国讲究吃年糕的地区还真不少,年糕的种类也很多。北方城镇的白糕陀,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渔乡的水磨年糕,西南少数民族的糯粑粑,宝岛台湾的红龟糕……人们说吃上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因此年糕又名“年年糕”。

  读大学的时候,同寝室有女孩来自内蒙,有一年寒假回校给我们带来黄米糕,一种又黄又黏又甜的甜点,我们用电热杯煮了来吃,非常的美味,事隔多年我还能回味起黄米特有的香甜,但我最爱的还是家乡的水磨年糕。

  年糕的吃法多种多样,蒸、煮、煎、炒、煨、炸,各具特色,使人喜食。在我的经验中,甜烧的,首推桂花酒酿年糕,在我家,每年的农历新年的第一餐便是桂花酒酿年糕;咸炒的,尤喜草子年糕或荠菜年糕,草子是江南特有的一种野菜,类似于市面上的草头,但比草头更香,早春的江南,到处可见淡紫的草子花;淡吃的,则煨年糕最妙,将年糕洗净擦干放到柴火烧尽的尚有火星的灰堆里,不一会儿,老远便能闻到煨年糕特有的焦香,吃起来更是香甜可口。还有一种众所周知的吃法是,把年糕切成片晾干了,然后同爆米花一样地一爆,俗称“年糕片”,也别有一番风味。那时候常有爆米花的挑着炉子走街串巷,一声“放炮喽!”能吸引村里所有的小孩。

  所有这些,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儿时在年糕作坊里吃的年糕粉团。

  每年的元旦前后,妈妈便忙活起来,将新收的糯米与梗米伴匀了淘洗干净,足足好几箩筐拉到小学校前面的年糕作坊内,等磨粉上蒸笼蒸透,坊主把一整块蒸熟的糯米团放入做年糕的漏斗里反复推揉,机器一开,下面的出口就源源不断的流出热腾腾的年糕来,爸爸忙着把年糕切成半尺见长的年糕条,妈妈给每条年糕印上一朵鲜红的腊梅,我们小孩就是不停的将做好的年糕一条条搬到竹匾里晾凉,刚做出来的年糕特别的烫手,要眼明手快了才行,否则不是烫着手了,就是年糕给扔变形了挤成一团,我们四个孩子常常忙得满头大汗,终于一蒸笼的糯米粉做完了,妈妈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炒芝麻粉桂花糖或咸菜揉碎了裹在年糕粉团里,给我们吃。拿在手上只觉得热乎乎,香喷喷,又软又黏,馅子无论是甜是咸都是那样的好吃,没馅子了,我忍不住的向妈妈要了钱从隔壁的小店买了豆酥糖来裹在年糕粉团里,一样的香甜可口,那时候五分钱就可以买一包豆酥糖呢。吃饱了,心灵手巧的大姐便会拿了刚做好的年糕团捏各种的小动物玩,小鸡啦,小猫啦,小兔子啦,点上眼睛和嘴巴,特别的栩栩如生。我则是很笨的,除了小元宝什么也捏不出来。等年糕全凉了,装上小推车,爸爸拉着小车,我坐在一堆年糕还有小猫中间摇摇晃晃的回了家。

  很多年过去了,童年的事我已记不得多少了,做年糕的回忆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渐渐的淡了,可妈妈每回打电话来说家里又做了年糕等我来吃,我都会梦,梦到年糕作坊内阵阵蒸气之中弥漫着的糯米淡淡的清香,甚至手上烫人的年糕粉团化做一只只的小鸡小猫跟我玩,它们的眉心俨然有我当年亲手点上的那滴朱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