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师该不该“减负”?
|
华文125
看了10月8日《连云港日报》刊登的鲁成飞老师写的文章《老师,谁为你“减负”》之后,感触很深。就我市而言,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已在“减负”声中不见踪影,而老师的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却越来越重,这也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并尽可能给以解决。
笔者非常赞同鲁老师的观点,“必须取消写教案这项传统任务,并同时做好各级各门学科优秀教案的编辑出版,尽快变原来的写教案为钻研现成的典范教案。”即使不是教师也都知道评价教师一节课上得怎样,并不是去看教师写的教案如何整洁、详细,而是要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要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要看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不是去看教师写的教案如何优秀、规范,而是要看教师是否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新,要看教师能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要看教师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如何。因而,“教师与其写工整详细的教案,还不如多动脑筋钻研如何上好一堂课,把一堂课的安排多考虑几遍。”把为完成备课任务的时间用于钻研“国家已配套出版各门学科的优秀教案”之中,用于研究教材之中,用于教学改革之中,更益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吗?
鲁老师在文章中算了一笔帐,一位教师“一学年下来,得写近13万字”,这还不包括时下列入检查项目的班主任老师要写每日“晨会记录”、全班学生的“家访记录”,任课老师要写全班学生的“学生谈话记录”等,如果将这些也加上,一位教师一学年下来要写近15万字,试问一位专业作家一年下来又能写出多少万字的作品呢?试想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这些重复的、没有什么必要、不起什么作用的文字上,还有时间钻研教材吗?还有时间学习进修吗?还有时间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吗?还有精力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去吗?说是“向40分钟要质量”,可没有充足课余时间的准备,又哪来的40分钟质量呢?
身为教师的笔者深深体验到:当今的教师好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班级管理、培优补差、班队活动、填写这样那样的记录、迎接这样那样的检查…… 在学校几乎没有自己空余的时间,好多事情在校没时间做完的话,还得带回家去完成。可以说教师的工作时间是无法计算的,多的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少的也在八小时以上。 学生“减负”了,教师该不该“减负”?减去具有诸多环节的备课,减去那些没有任何保存价值的记录,给教师留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去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去真正“向40分钟要质量”。我赞同鲁成飞老师所言“教师钻研现成的典范教案,一般说来,肯定比钻研自己写的教案更有助于上好课。”我也坚信,如果教师“减负”了,不仅是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更会给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一个可喜的飞跃。
注:此文发表于《连云港日报》,曾被该报列为专题进行讨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