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命之歌 2000年“国际消贫奖”的个人小档案
|
佚名
兰英,1975年出生于鄂西北土家山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是全家五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漂亮可爱,聪明伶俐,给全家人增添了不少乐趣。她在父母的呵护下,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198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初中;1992年考入县一中。 1995年夏,在来凤县一中读书的彭兰英,高考虽落榜了,但上大学的梦想仍埋在心中。面对父母惊愕而无奈的神情,她毅然自己东拼西凑学费,到县职业高中复读,准备来年再考。 1995年9月27日对她来说是一个晦气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把她的大学梦撞得粉碎!腰椎骨折,高位截瘫,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面对残疾的身躯她也变得十分消沉和苦闷。 她的不幸遭遇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后,身处大山深处的她,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她说:“每一天,我都被浓浓的关爱包围着、感动着,我很欣慰,穿越苦难的我,不断支持和鼓舞,获得这激起我对生活的爱和战胜残魔的信心与勇气。” 身残并不可怕,心残才是最大的悲哀。她希望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每次对着镜子给自己换药,总要扭着脖子反着手,很别扭也很难受,换一次药要个把小时,换完药人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但她却有一种胜利的喜悦。她每天都要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清爽、漂亮,去面对和她有缘相遇的每一个人。 她说:“我是靠着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我的生命才重新绽放出光辉。但我并不甘心做一个只索取、不奉献的残疾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以我的能力回报社会。” 为了练习坐起来,从2分钟到10分钟到半小时,整整练了半年!能坐起来后,父亲为她找来两个旧的自行车轮胎做了山里特有的木轮椅,没有受到阳光近一年的兰英终于能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了。 她开始有了歌声,闲暇便着笔画画,有时为了完成一幅自认为不错的“杰作”,一画就是好几个钟头,每到停笔才觉得胸口已趴得连出几口大气都扯着疼了。后来又学着写小说、写诗、写散文、摘抄笔记,虽然她的“作品”只能自己看,但还是乐此不疲。“我不让自己的思维停下来,一个人的空间一旦思维停止运动,就跟死差不多,连自己的心跳声都害怕,虚度时光只能加重我心头的负罪感。我要让自己找到一种忙碌的感觉,找回失去的过去。我对自己说:这就是你的生活方式,你必须认真地对待这大难不死后的每一天,你已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难道还要让另一半生命在遗憾中度过吗?” 就在兰英遇车祸4年后的同一天,父亲撒手人寰,把厄运中的兰英再次推向痛楚的深渊,然而领略社会关爱的兰英并没有被击倒,而是含悲奋进、继续着她要达到的目标。 “生命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她在日记中如是写到。伏床而书,她写了两大本诗,她的诗《明天:充满诱惑的背影》等在《来凤报》发表,《我不是那新郎》已入围全国青年文学大赛终评,并在《北方作家》上发表。 在彭兰英两箱信件中,我们随意抽出了一封来自湖北沙洋劳改农场的信,信是一位曾当过兵、离过婚、现在服刑的人写的,信中表露了对彭兰英的饮佩与爱慕,也表露出失落与悲观,兰英回信鼓励他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争取早日回到家人身边。 在长达4年的三尺病床上,她与全国10多个省市的300多名青年鸿雁传书,激励、鞭策、关心与爱护连着山里山外。 她以坚韧的毅力伏床书写对生活的挚爱、对生命的礼赞,演绎出一曲撼人心魄的生命之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