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身边故事 >> 茶余饭后
文章来源:南方报业(广州)   发布日期: 2007年5月9日
慈善的光彩,源于社会敞亮的内心


    就像一位不愿公布姓名的房地产富豪所说,“不少中国富豪都在努力做善事,只不过不想公开。” 
    南都社论

    当下中国,各类榜单的发布成为了复杂社会的简单索引,其存废同样耐人寻味。昨日,美国著名杂志福布斯宣布,从今年起取消中国慈善榜。这是福布斯为中国富豪排名8年来,取消的第一张榜单。对于取消的原因,福布斯中国负责人表示,中国的慈善事业不如国外成熟,很多富豪捐赠方式隐秘,不少企业家保持低调,不愿公开其在慈善领域的贡献,增加了数据调查难度。

    关于中国的富豪,以及富豪的种种行迹,始终是媒体和公众的兴趣话题。社科院近日发布的报告说,在房价飞涨的时下,富豪云集的房地产业却遭到“集体丑化”。这一次,一份正面展示中国富豪形象的慈善榜半路夭折,同样牵扯敏感的社会神经,尽管这只是传媒企业的一个经营决定。更准确地说,这不是因为少了一份可读的福布斯榜单,而是为那些榜单失落背后的财富动向——我们就是这样,话题已经无趣,而对财富依然敏感。

    富豪在中国的身份尴尬,福布斯榜单只是一个注脚。为什么富豪群体会有如此的社会体验,已经有无数分析可以引证。慈善捐赠作为财富使用的方式之一,不仅受制于富人群体的公益精神,也同样测试社会的财富观念。中国的富豪们在慈善行为上的蹑手蹑脚,反映出社会还缺少健康的财富观念,整个社会的财富运作始终处于隐秘不宣的混沌状态之中。只能做不能说,甚至既不做也不说,是富豪群体在慈善行为上的可能取向。不过,谁又能说,这不是整个国家面对制度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基本心态?

    在大众的视野里,中国的富人常被用来与他们的美国同伴相比照,以此佐证财富使用的不堪状况。如此论证,只能说明大众对奔赴现代社会的急切心理,以及在社会变迁中的速度幻觉。如果重提旧事,当然不应忘记,我们是在基础性的产权制度都缺失的情况下建设市场经济,私人财产直到近年才受到宪法的保护,保护产权的物权法几经波折才艰难通过,个人财富的巨量积累正是在历史的夹缝里发芽生长。更早一点,意识形态的风暴袭卷一切私心私产,“狠斗私字一闪念”,留下了社会心理的耻感后遗症。就像一位不愿公布姓名的房地产富豪所说,“不少中国富豪都在努力做善事,只不过不想公开。”中国的富豪们仍在“原罪”的阴影里,不敢寄望太远的明天。

    围绕财富,更普遍的转型心理则是彼此不信任。大众不信任富豪,认为财富来路不正;富豪不信任政府,认为官员腐败寻租;政府不信任民间组织,认为别有用心;民间组织因此无法立足,不能有效组织大众。中国的慈善困境,即在这样一个互不信任的链条中聚集成形。中国富豪低调隐秘的慈善举动,正是普遍的信任丧失的结果。但社会的制度改进,一直未能打破既存的信任格局,即便有正向的制度激励,也没于失信的背景之中。因此,为慈善正名,就要为财富的运转正名,就要为社会的运作谱系正名,要为一个健全成熟的社会正名。而这无异于一次社会转型的全部任务所在。

    慈善的光彩,源于社会公正的制度与敞亮的内心,它穿透竞争社会与自私人性的遮蔽而放射。健全的法律、向善的道德与互助的文化,成为慈善事业生发共荣的社会基础。这当中的每一个方面,我们都欠账太多。福布斯慈善榜的取消,是为富豪们模糊不清的身影而失意,但我们藉此发现,关于财富生产与积聚的制度命题,以及附着其上的社会涵义,我们仍未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