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人喜欢“流行”
|
chujiakang
上海人的流行,包括饮食、衣着、服饰、发型、娱乐、休闲……,总是“领先一步”,“领导时代新潮流”。
多年在外地工作,每次回上海,都会感受到上海的“流行”,总会觉得自己确实“落伍”了。
记得多年前回上海,我还是在衬衣里面,穿了一件跨褴背心。被弟弟笑话,说现在上海人都是衬衣、T桖直接贴肉穿身上,没有人再穿背心了。每次到上海,总能听到邻居、同学说:现在流行七分裤,现在流行喇叭裤,现在流行直筒裤,现在流行……。一个时期就有一个时期的“流行”,等你学到了穿上似乎“流行”的衣裤再去上海,上海人会告诉你,这个款式已经过时了,现在不“流行”了。
弟弟、弟妹拿出零嘴招待我老婆、女儿,也总要强调,这是现在上海最流行的,譬如“小刘瓜子”、“某某牌牛肉干”、“靖江肉脯”、“某某牌奶糖”……
这次回上海,弟弟送我浙江诸暨枫桥的“香榧子”。我说宁波也能买到。弟弟笑了,说:“你尝尝就知道了”。一尝,果然不一样。据说这样一大盒礼品包装,里面实际上只有五小包,每包也就100克,居然要卖到150元。真是天价。然而,一分价钱一分货,实在香脆好吃。
接着,弟弟拿出一桶“蒙牛”牛奶,我说宁波也有。弟弟仍然笑道:不一样。这是“蒙牛-特伦苏”,新产品,“补钙又留钙”,你们尝尝就知道了。打开一品尝,浓郁喷香,果然不一样。12瓶装(每瓶250ml)的一纸箱(合计3公斤),要卖48.5元(相当于每公斤16元)。比其它同类产品要贵一倍以上,但是我们确实觉得物有所值。回宁波前,买了两箱回家喝。昨天到宁波的三江购物俱乐部、农工商超市,就是找不到那个“特伦苏”,看来宁波和上海的潮流总有三到六个月的滞后周期。弟弟还告诉我,他们现在炒菜已经不用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而是用价格高出一倍以上的玉米脐油、橄榄油。呵呵,又是一个“流行”。
装修上的“流行”也是层出不穷。去年到同济大学工作的弟弟新家,卫生间地砖下装了电热元件,洗澡时卫生间十分温暖,觉得开了眼界。今年去莘庄妹妹新装修的豪宅,见到阳台上一个大燃气热水器,说是取暖锅炉。冬天热水流经地板下的取暖水管,房间温度可以达到摄氏20~30多度,据说每天取暖费用大约20多元,又开了一次眼界。
现在,上海流行旅游。我们五一上午从宁波经杭甬高速转沪杭高速去上海,一路上很是顺畅,没有堵塞。等车过嘉善,进高速公路上海收费站时,只见隔离带那侧从上海去杭州方向的路面上,大大小小的各类客车、轿车,连绵不断,足足排了几公里长,煞是壮观。五一黄金周,上海人争先恐后、成群结队走出围城,撒向全国各地景点,成为一道特有的靓丽风景线。
在国内外任何旅游景点,都会听到“册呐、册呐”,“阿拉、阿拉”的上海人,成群结队,大呼小喝。唯恐人家不知道他们是“上海人”。上海白领,都以到过拉斯维加斯、夏威夷、新马泰、马耳他、西藏新疆西双版纳香格丽拉呼伦贝尔为荣。就是里弄里的下岗工人、居委会的阿姨大妈,也会因为去了一次千岛湖、普陀山、周庄同里,成了自豪的资本。如果你一年里没有出去旅游过,那么在同事、邻居中就会矮人三分,抬不去头来。就象在解放前,住亭子间也要有一身笔挺西装,晚上还要放枕头下压出一条裤缝一样,现在的上海人,再穷,也要省下钱来出去旅游,这是上海人的门面。
从喇叭裤、麦克镜、四喇叭立体声收录机、真由美小帽,到洋插队、内衣外穿、衡山路酒吧、露脐装、乞丐装、换妻俱乐部、丁克家族……,多少年来,上海就这么一路流行着,让我们这些“阿乡”们仰望着自叹弗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