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身边故事 >> 茶余饭后
文章来源:故乡  发布日期: 2006年4月10日
3月25日随想录
采 薇

    越来越喜欢星期六。

    仔细算一算,人生才不过刚满三十八年,我就深深地觉得自己老了,迫切地希望休闲。要是时间能在星期六这一天永驻该多好。

    这样一想的时候,我就禁不住嘲笑自己,上帝也才只在星期天休息,而人类已经进入了双休日时代,还不知足吗?

    就因为常常渴望休闲,所以每每在教育我的学生们要锐意进取的时候,都很心虚。

    想起少年时代,我的老师们习惯挂在嘴边儿的几句话就是:“人生能有几回搏,少年不搏何时搏。”“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于是,厉兵秣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七月里的冲锋陷阵。20%的录取率,注定了那是一场滑铁轳式的战役,胜者,为将为相,败者为囚为寇。

    想那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就一个“义”字,成就了千古美名与佳话。我少年时代的人生经验就是,读书——考试,读书——考试,从而获得一张又一张录取通知书,祖上不知用了多少代的锄头,终于在我这里换成了笔杆子。由农村进入城市,像蝉,终于从黑暗的黄泉之下爬上阳光明媚的枝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爬上树梢,与黄鹂鸟一起鸣唱,无疑是蝉生命中最诗意的辉煌。但是,因此就可以肯定地说,鸣唱是蚋(蝉的幼虫)长期于黑暗中积聚力量的终极意义吗?蝉的鸣唱和蚋有什么关系吗?

    从农村步入城市,十余年艰辛之后,最终彻悟,我不断面对的生活,仍然只是柴米油盐。每天睁开眼,等待我的都是程式化的生活,洗脸、刷牙、儿子的早餐、赶6:15的公交车、组织学生早读、备课、教研、讲课、板着面孔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变脸、笑着面对领导和同事们……说什么灵魂的工程师呀,那不过是别人硬戴在你头上的高帽子,自己可千万别抬高自己,辛辛苦苦,到头来不过是混碗饭吃,挣件衣穿,磊个巢住。抽空读读书写写作,自以为乐在其中了,还生怕被别人说成不务正业。

    未来、前程、理想、事业等等,永远都是大人对孩子们的说教。为此,我常常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务实主义者,还是务虚主义者。海水在我身体的左边喧嚣,火焰在我身体的右边燃烧,没有风火轮的我,无路可逃。

    “明天。为了明天。”从小到大,从大到老,我们总是为明天做巢。仿佛我们已经成了“明天”的奴隶,带着手铐和脚镣走过今天,奔向一个永远未知的明天。“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诗人如是说。为什么一定要“从明天开始”呢?而不是今天,甚至昨天。

    明天一定比今天重要和美好吗?明天真的那么值得期待吗?我的一个学生,十五岁,癌症晚期,在支付了昂贵的医疗费后,家贫如洗,对于他及他的家人来说,明天意味着什么?我那从小就在农田里操作,长期腰酸背痛,积劳成疾的母亲,如今整天泡在药罐子里,品尝各种各样的苦,明天于她意味着什么?

    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今天”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看看路上行色匆匆的人们,他们正急不可耐地奔向明天吗?奔向一个想象中的天堂?

    “虚度今天,就等于丢了昔天成果,毁了明日前程。”谁说的?我没留心记住,只知道它一直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像一条悬挂着的鞭子,抽得我心痛。

    可是,“今天”真的就那么牢固地和“昨天”、“明天”焊接在一起吗?如果我们今天的努力就是为了保住昨天的成果,建筑明天的大厦,那么“今天”就成了手段,被人们利用着,而不是被人们享受着。可是,“今天”不是“昨天”的明天吗?“今天”不是“明天”的昨天吗?每一个“今天”都曾经是“明天”,也都必将成为“昨天”。

    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只有“今天”——当下是永在的。我忽然觉得,只有为今天活着,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痛痛快快的活着。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孝敬父母,助人为乐,呼朋唤友,赏花看月,打情骂俏,卿卿我我,是因为生命本该如此,生活本该如此,而不是为了一个虚无的“明天”的许诺。想一想吧,如果我们今天恋爱就是为了明天生一个孩子,那么恋爱将是多么无趣儿而又无聊的事儿。

    当然,为了延续今天的意义,为了每一个不断到来的今天都称心如意,我们需要考虑明天的事情。但绝不应该是为了明天的结局,我们来安排今天的生活,否则人生岂不是在倒着活?何况,你真的能把明天预测得很准吗?连中央台的天气预报都常常不能兑现。

    应该抓时间读一读昆德拉的《慢》和《生活在别处》了,听说那是两本非常有意义的哲理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