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身边故事 >> 茶余饭后
文章来源:故乡  发布日期: 2003年7月18日
有香自远方飘来
老土


    在文学的路上,磕磕绊绊的走了十几年,却不曾找到一点对文字的感觉。虽说心里始终不敢忘记,可也曾多次地心灰意冷,又多次地死灰复燃。不过,混来混去,还是结交了一些同道的朋友,是这些朋友们时不时地给了我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想来,这倒是最值得我欣慰和庆幸的。  
    周雁羽便是我刚刚结识的这样的一位。
    与雁羽女士初识,是在山东省散文学会举办的散文创作研讨会上,正是阳春三月。那天,同志们已经就座,她和另外一位年长于她许多的女士轻声说笑着推门走进了会议室,既带着几分歉意又带着几分安然。她们的到来,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知为什么,看见她,我的眼前竟闪现出了牡丹和康乃馨,一缕清香就飘了过来。自我介绍时,别人都是草草几句,只有她把事先写好的几页纸拿出来,极认真地念给大家,从姓名到联系地址,包括在文学方面的创作经历,创作成就,获奖和出书情况,尤其是在散文创作的个人体会和见地,介绍得更为详细。听着她娓娓道来,看不出是炫耀自己,倒是她那种真诚与大家交流,认真对待文学的态度,让大家感到了自己的形秽。
    散文学会的同志说,雁羽是山东文坛的才女,是具有很大潜力和正在崛起的一位女作家。这样的介绍,更使我们生出几分敬意,并让你用第三只眼睛审视她。
    最令人钦佩的是她对文学的那份热诚和执着,长期笔耕不缀,每晚端坐于电脑前,用心灵和才智敲击键盘,书写人生。
    三天的研讨会,印象最深的是她出入会场和走路时,双手捧着几本书,紧贴于胸前的姿势。拥书入怀,将书置于离心最近的地方,由此可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真正了解雁羽女士,是在她从青岛给我寄来的两本书里。研讨会休息期间,我向雁羽女士索要她的书,好好拜读拜读,她欣然答应,说回去后一定给我寄去。
    回来后,我就天天期待着,等待着她从远方给我寄来。再后来,我就在网上查找,竟然真的找到了一篇别人评论她的文章和她的两篇散文《香在无心处》和《云在青天水在瓶》,那是我第一次读到她的散文,阅后,方知这个雁羽果然是个不同寻常的女子,语言文字和意境已精美到了让你无法找到更为合适的词汇去形容它。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按照名片的信箱给她发去一个E-mail,再次索书。她回复说,答应朋友的事常念于心,不敢忘记,只是苦于事务的繁忙,没有办法,为了糊口。
    时间不长,我就收到了她寄给来的两本书——《真水无香》和《香在无心处》。牛皮纸将两本书包裹得结结实实,可见雁羽做事的认真程度。从书的作者简介中知道,雁羽要大我几岁,可当时如何也不相信她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焉然一位淑女少妇的形象啊。这文章和书籍是可以起到美容功效的,长时间地在书中沐浴,欣然地在自己的田园里耕作,活在自己清新圣洁的领地,保持着一颗平静如水的心气,当然会让自己年轻。她说,无须问云何时化作水,水何时化作云,是云就在青天上逍遥,是水就在水瓶中随缘,是生就在生命中寻求彻悟,是死便在死亡中永久沉默。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有了这样一种境界,就把一切都看得淡了。
    我一口气将两本书读完,觉得不过瘾,又捧着细细地重读,并将书推荐给了妻子,也让她感觉一下其中淡淡的芳香。
    记得在研讨会结束前,同志们彼此合影,在雁羽周围等待的人最多,一时成了明星一样的人物。在我和她站在一起时,她开玩笑地说:“合影可以,后果自负啊!”我将这件事讲给妻子听,她撇了撇嘴说:“你和她若真有点什么,那倒是你的福气呢!”
    这真是两本难得的好书。难得的,得到了,便是一种幸福啊。
    在她的书中,在她的每一篇文字当中,每一滴眼泪,每一个微笑,每一缕眼神,似乎都飘洒着一种香气,在《学会欣赏》里流淌出来。在《原野上的母亲》,雁羽也一定嗅到了原野泥土和艾草的清香。在《枕花而眠》,她这样写到:“一对装满野花的绣花枕头,那是芝一朵一朵采下,又一天一天晾干,一针一线绣制成的。将它拥入怀中,便有了一种融入自然的亲情一样的感觉。”从此,她夜夜枕着花香入眠,醒来,满身的花香挥之不去。是啊,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无香便是香了。
    她在文章里说自己是贫穷的,是清贫的,我知道她是在说文人的清苦,如果单从经济上来讲,我们不算富有,但与中国的大多数牵牛下地,日落方归的庄户人,我们算得上贫穷吗?更何况,你藏书数千册,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了两本散文集,你拥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又何谈清贫?与你的《原野上的母亲》里的“大妈”相比,我们也不算清贫吧?就像你在这篇文字里说的“我终于知道了,对于我们的生命,贴近大地,归于平淡和纯朴,是那么地至关重要。”在这个世上,又有谁会如此拥有这种用灵魂和生命铸就的平淡与纯朴?
    雁羽是安于寂寞的,是守得住孤独的。静下来的时候,就可以将自己浸泡在或飘逸悠扬,或震撼激荡的音乐之中,让自己的灵魂在一曲曲《二泉映月》、《阳关三叠》和《梁祝》中细嚼其中滋味,体会人生。雁羽是个做事认真的人,就是听音乐,也要“脱去尘世的壳,净手焚香”。她是懂得音乐的,是珍视音乐的,只有视音乐如生命的人才会净了身子走进音乐。我想,真正的音乐又何尝不是一杯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的水呢?你若想从中品出它的滋味,是要有一定道行的。
    她也有着一个家,有着一个疼爱她的听话的小丈夫和一个让她同样疼爱的小女儿。她有着一份工作,和许多人一样,为了家,为了吃饭,她每天奔忙着。只有到了夜晚,女儿睡了,一切安顿下来了,她才能走进书房,开始了她的写作。让人羡慕的是在她的劳作中,丈夫会从身后走来,轻轻地将一杯不凉不热的纯净的水放在她的一边,真水无香,而真情可见……
    又想起了她拥书入怀的样子,视文学和书籍如生命的人才会这样做。那种姿态不是你想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那不是造作,而是真正把书当作伴侣和情人的自然流露。那些书中的文字一定是幸福的了,它们在她的十指间轻轻翻过,在她的目光下静静流淌,再默默地接受她的体温,倾听她的心跳。
    将《真水无香》置于案头,时不时地随手翻来,细细品味其中的幽香。仿佛就看见了遥远山间的那缕清泉,环绕于碎石和杂草间,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儿,布满伤痕地在其间执着地行走,寻觅泉水的出处。也许真的是梦,但我已经感觉到了一缕无色无味的清香从远方飘来,飘来…… 
 文章评论信息:
请您打分: 优秀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