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身边故事 >> 茶余饭后
文章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 2001年12月24日
人民时评:警惕应酬变味
曾庆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人们交际所奉行的礼尚往来便是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应酬作为礼尚往来的衍生物,能在人际间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便于人们化解矛盾,协调工作,交流信息和经验。应酬实为人们生活、工作所必需。然而,现在许多应酬却变了味,走了样,那份真诚的情感缺失了,却增加了曲意迎合、功利目的和万般无奈。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说,应酬太多,自己不情愿,家人埋怨,群众抱怨,严重损耗了工作精力,影响了干部形象。 

    这样的应酬往往隐藏着腐败,许多官员的腐化堕落就是从应酬开始。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酒桌上不分彼此,公事就很难做到公办。“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情便自然地大于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花架子”工程、“虚假数字”通过了;一笔巨款划出去了,一个干部提拔上来了……甚至邪念、色欲、胆量也随着酒气的升腾而冲向脑门,于是乎在头重脚轻、歪歪斜斜、晕晕乎乎之时任人摆弄,干出了违法乱纪的傻事,从此踏上了不归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财务处成本二科副科长杨宁就是在酒桌上被“朋友”灌得“醉醺醺”后而大胆私自挪用公款的。在厦门特大走私案中,原厦门市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刘丰、副市长赵克明也都是在一次酒足饭饱之后,赖昌星才打破了他们心中的那道防线的。有些人虽然在应酬现场并没有干出格的蠢事,但却无意中流露出了自己人格上的弱点。这些弱点就成了“突破口”,给了还未曝光的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事实一再证明,应酬常常既是腐败的温床,又是腐败的前奏曲。 

    许多应酬本身甚至就是一种腐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主动应酬者大把大把花的是公款,宁夏某穷乡历年应酬仅欠款高达200多万元。被动应酬者则要滥用手中的权力。几百、上千地请吃请玩是为了换取百倍、千倍于此的回报。这些应酬中伴随的是权钱或权权交易。 

    更为严重的是,在不少干部心中,应酬的多寡已经变成了价值大小、身份高低的象征。确实,平民百姓又有多少应酬呢?在这种心态下,许多干部对待应酬虽感到无奈与空虚,静下心时,甚至良心有所不安。但转眼间,涌上心头、浮在脸上的便又是得意与满足,并最终乐此不疲。在此风气的熏陶下,出现了部分干部沦为陪喝陪唱陪玩的“三陪先生”的趋势。 显而易见,这种应酬已经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危害了人民的利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变味的应酬泛滥,主要原因在于权大于法、法律与规则被无情践踏。要扭转这一趋势,需要在政府的职能转变,干部的考核、评估、监督和精简机构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度。同时,对于应酬问题,中央和地方虽然都曾定出过明确的制度和处罚规定,但是贯彻落实并不到位。在加入世贸组织的现在,完善、落实这些制度更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