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挖东墙补西墙”是理由吗?
|
佚名
如果说,标着空调字样的空调车,在没有开空调的情况下,硬向乘客收取含有空调费的空调车票,显然有欺诈消费者之嫌疑——明明没有为我提供空调服务,可偏偏要收取空调费。可这事就出现在我们身边,而且堂而皇之。 物价局采取全年拉平计算票价的办法也是煞费苦心的:用春、秋季时高价票的收入来拉平冬、夏时低价格的亏损,以此锁定票价的季节性波动。该办法对于管理者或者公司运营者来说,的确少去了不少麻烦,至少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为票价麻烦了:就是这个价,坐不坐由你! 甚至有领导开导记者说,都市场经济了,空调车、非空调车有的是,如果乘客觉得不合算,可以选择别的交通工具嘛。理是这个理,但这位领导却忽视了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普通乘客是不知道管理部门如何进行成本合算,如何挖东墙补西墙的,但乘客在乘车时只接受了这么一个信息:这是一辆空调车。相信很多乘客上车后都有“挨宰”的感受,这对乘客来说,公平吗? 充分的选择权,是市场经济的一大优点,但这个前提是交易双方对所交易的商品或服务事先有一个明确的信息,因此可以说,只有公开,才谈得上公平或者公正。而我们的空调车却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虽然没有开空调,可一年四季在车身上涂着“空调”的字样。显然,公司运营者与乘客在信息的享用上是不对称的。 也有一些人反驳说,如果一味地讲求公平,那必定会导致社会效益的低下。他们举例说,家住一楼和家住20楼的居民按说是不应该交同样的电梯费。如果要求公平,至少要测量每个人体重、上下楼的频率等等,这样的结果势必导致社会效益的降低,得不偿失。但空调车的问题却不能雷同。其实,乘客的要求很低,他们并不是苛求空调车每天根据气温的变化来决定开不开空调,开不开空调只是空调车的事儿。他们只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开空调时,付给你空调费,不开空调,别收我空调费,仅此而已! 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不同于北京市公交公司,公交公司有普遍服务的义务。而作为上市公司的北京巴士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其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是必然的。提供服务,收取费用,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我们能将这一基本的交易原则贯彻实施,则管理者省去许多忙碌,消费者也少去不少抱怨。
|
|
|
|
|